找到相关内容41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述 广化律师对弥陀净土的信仰与弘扬

    一段开示正符合净土二力法门的特色,也是对净宗行人须具足“愿行”三资粮作最浅白的解说。  民国八十一年仲夏, 广公俗家儿子彭长光来台探亲, 广公令其书写《阿弥陀经》,并撰〈书后语〉云:“……缘起性空之...最后,又以“预知时至、无疾而终”的往生瑞相,鼓舞 广公愿念佛、坚定 广公求生西方的意志。  广公终生行持弥陀净土法门,最终也果如其所愿的往生极乐,其中的契机即在于 律老的影响。由此可知,修道人选择依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2850495.html
  • 《三主要道》研究

    剩了禅、净两宗了。禅宗在明清以后也趋没落,狂禅流俗自外使禅宗衰微,死守“看话头”的单一禅法则自内使禅宗失却生机。净土宗则高唱念佛往生,摄受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佛教徒,由于其“愿行”的宗旨,在教理的深入...

    吕建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3151331.html
  • 从西方极乐世界到人间净土(下)

    生死,然后倒驾慈航,回入娑婆度众生。有有愿,接下来要有真行,若无实行,所发之愿成了空愿。愿行三足鼎立,缺一不可。  求生净土以念佛为正行,以五戒十善乃至六度万行等的修持为助缘。在净土五经中,各经的...。因此勤修净业是很重要的。  行者求生极乐世界,必须要具足、愿、行,古德的净土经论及现今的诸师净土论著等,凡谈及往生的要事都离不了这三法。《华严经》云:“是道源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”。 [1]...

    释真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2159604.html
  • 论天台教中的净土思想

    八千多次。再往前推移,在佛因地行菩萨道时,和阿弥陀佛是亲兄弟,那时二人各发一个大愿,一人要在苦难的六道里永远度生;一人在西方建立佛国净土,这个净土与十方诸佛净土大不一样,无比殊胜,只要具足愿行的修行...明白,就到处说:“《金刚经》中佛说啦,不用庄严佛土,极乐世界还有没有呢?”根本没有看懂,就会误入歧途。不如愿念佛。  《金刚经》和《心经》是般若经典的代表和中心。《道行般若经》中,佛更明确说出:“...

    袁树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2360910.html
  • 从唯识、中观角度看念佛法门所含摄的禅观理论与方法

    也云:“佛法大海,者能入。”25《金刚经》云:“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。”26正佛法是学佛的关键,念佛法门就是强调愿行的重要性。全体佛法同诠一理,实无...金口,念佛法门也不例外,它是释尊亲口宣讲的妙法。众所周知,佛教有大小乘之分,小乘只一佛,即唯有释迦牟尼佛是佛,并无多佛多净土世界之观念,在小乘佛教中,念佛法门只是六随念之一,所谓六随念者,一念佛、二...

    胡晓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5661652.html
  • 印光大师十念记数念佛法及与其它摄心念佛方法的比较

    清楚,此念佛之秘诀也。愿行三,为净土纲要。都摄六根,为念佛秘诀。知此二者,更不须再问人矣。”   总之,摄心念佛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就是随念随听、自念自听,念清楚,听清楚。   2.十念记数念佛法与...印光大师十念记数念佛法及与其它摄心念佛方法的比较  净土法门以、愿、行三法为宗,在行方面,印光大师推崇《大佛顶佛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的念佛方法,称圆通章是念佛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61263498.html
  • 《佛说无量寿经》浅探

    愿行,果地成就,及其摄引十方众生往生彼国之慈悲方便故也。今之念佛行人,少读经教。纵然读经,又只持小本,对弥陀所行、所成、所摄,知焉不详,于是不真,愿不切,行不专一,又何怪念佛者多,往生者少,辜负我佛一片慈悲!今为使诸多仁者了解全经意旨,作进一步研究,便生愿行起见,略述管见,如有不当之处,诚望诸上善人,慈悲指正!南无阿弥陀佛! ...

    智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0563754.html
  • 周叔迦:净土经典研究法

    观经》,号为“净土三经”,受持是三经具足愿行,而执持一句名号,即己足矣,不必更广求其余经论。殊不知《无量寿经》云:“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者,但得于边地受生,五百岁中不见...于持名外别有观相,但于持名时更加观相耳,亦非于观相外别有实相,即观相中了实相耳。是三皆以愿为本,所者何?所愿者何?不得不知。佛之无上胜智,与佛同一悲愿耳。是故就诸经中与净土法门有切要关系者,凡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0465432.html
  • 明珠在怀(下)

      明珠在怀(下)  王镇华教授讲于十方禅林企业班准提法共修会 ·慈华记录愿行  净土宗简单确实。佛教一般主张“、解、行证”。,有时用心灵去,还不能很清楚的把它说出来,如果能把它彻底弄清楚,就是解,也就是在意识层面透澈了然、可以深谈、可以辨识。与解是属于知道的两个层次。  “行证”,行即实践;证即证明、现证、实证。佛教讲究“行解相符一,实践和信仰(了解)总要彼此相辅相成的来修。从这儿...

    王镇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1367176.html
  • 人间佛教与佛法的出世间修证

    ;[7]十三祖印光大师强调:“念佛法门,以愿行三法为宗,以菩提心为根本。”[8]发菩提心的净土宗正念佛人求生西方,并非为逃到净土里去独享极乐,而是为了尽快得到利人度生、净化...所以能穿越时空,从二千多年前流传到现代仍然不失活力,无疑是其出世间的永恒主题所决定。多数佛教徒对佛教的信仰,主要在了生死。这一点,在新世纪的正佛弟子那里,恐怕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。假若没有了了生死、出...

    陈兵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3167507.html